近年来熬夜党越来越多,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夜里伴我们入睡的不再是月亮、星星,而是各式灯光照耀下的霓虹闪烁以及多种多样的电子产品。
现代人与人造光已经密不可分,从早起看消息、回消息、刷新闻,到睡前看抖音、看剧。越来越多的人暴露于电子光线下,但是长期暴露在人造光下,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否会受到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较高的夜间人造光暴露与超重、肥胖风险升高13-22%有关;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糖尿病风险不仅仅和饮食相关,也和夜间人造光暴露程度息息相关。
鉴于此,近日发表在Lancet子刊的研究利用1300万小时的光传感器数据,深入探索了个体光照暴露的具体模式与英国生物库参与者中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潜在关联,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此研究一共纳入了84790名参与者,他们有完整的每日光照分布时间,并且在光照追踪之前没有2型糖尿病(排除4085例)。平均随访期为7.91±1.2年,最长随访期为9.55年。在670844人/年的随访中共观察到1997例2型糖尿病病例(每1000人年2.98例)。
夜间光线越亮,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高
对模型进行因素调整后,所有数据均显示夜间(00:30-06:00)光线更亮,则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与夜间光照暴露在0-50%的参与者相比,夜间光照暴露在90-100%、70-90%和50-70%的参与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更高。具体表现是,与夜间光照暴露水平最低的0-50%的参与者相比,夜间光照暴露最为显著的90-100%的参与者,其患病风险增幅高达67%。
相反,白天(07:30-20:30)光线更亮,则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低,二者呈反向相关关系:与白天光照暴露在0-50%的参与者相比,白天光照暴露在90-100%、70-90%和50-70%的参与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更低。
对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高BMI、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比率)、睡眠时长、昼夜节律类型、光周期、精神健康(抑郁和焦虑症状)等因素进行调整,以及排除轮班工人后,依然可以发现夜间光照时间长短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夜间光照时间长短会直接导致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高,且光照-糖尿病关系没有显著的性别特异性差异。
这一研究的涉及人群范围可就广了呀!上夜班的人群、喜欢夜里玩会手机才入睡的人群、甚至于怕黑需要开灯才能睡着的人群,都可能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激增噢。
图1:按夜间光照射程度划分的2型糖尿病累积发病率
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更高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
夜间接受的光照增加,也就意味着他/她可能存在昼夜颠倒的现象,那么昼夜节律紊乱跟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
研究发现,在不同模型调整水平上,相较于参与者昼夜节律相位的平均水平,处于相位早期或晚期的个体,均展现出更高的2型糖尿病风险预测值。这一发现强调了昼夜节律相位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潜在联系。
表1:模型昼夜节律变量对2型糖尿病风险的影响
夜间光照和遗传风险均可独立预测2型糖尿病发病率
当模型中同时纳入多基因风险和夜间光照作为附加预测因素时,两者均被证实为2型糖尿病事件的稳固且独立的预测指标。此外,多基因风险增加所带来的糖尿病风险提升幅度,与夜间光照强度变化(即从0-50%到90-100%)所引发的风险变化相当,这表明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糖尿病风险预测中具有相似的重要性。
表2:多基因风险或评分多基因风险评分加光照来预测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
小结
上述研究表明,夜间光照较亮和生物节律紊乱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避免夜间光照可能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的一种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夜间照明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长时间暴露于人造光源之下,打破了自然的昼夜节律。写字楼内灯火通明,许多上班族不得不熬夜加班;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睡前使用手机,夜生活场所如夜市和酒吧也常常人声鼎沸。
这一切都表明,人造光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为了维护健康,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夜间光照暴露,例如,早点睡觉以及在睡觉时关上灯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