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上海浦东新区进出口总值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占上海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61.9%。
自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以来,上海海关按照海关总署《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实施意见》15项具体举措,推动“6+25”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地见效。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三年来,上海浦东新区已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7.62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超三成,船舶等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加速增长,开放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聚焦重点产业,赋能新质生产力
7月10日,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物流专员朱皓晨熟练地打开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请界面,输入进口货物信息,点击“申报”,系统立即生成了《征免税确认通知书》编号。此份单证涉及货值2.9万美元,申报进口后可减免税款1.5万元人民币。这是海关总署新上线的减免税“一表多用”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从免税申请至通关放行的全流程再造,在以科技控权防范单证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享惠效率,帮助集成电路企业进口货物“智”享减免税。
上海海关所属上海浦东海关是全国首批12个开展减免税“一表多用”模式试点的隶属海关之一,作为海关总署“内控特色科室”,上海浦东海关减免税科推进“ERP联网+快速审核”等科技控权项目,以科技促内控,以内控提效率,以效率优体验,将审核全流程时长从1至2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30秒内。2023年12月,上海海关发布《集成电路产业监管创新实施办法(2.0版)》,全面覆盖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制造和物流供应链等全部环节以及各类企业主体,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西门子医疗亚太区首个诊断试剂生产研发基地,已投产多种针对心脏、甲状腺、性激素、肿瘤等临床检测的免疫试剂和用于免疫诊断的校准物、稀释剂、质控产品。上海浦东新区集聚了从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的创新药全产业链相关企业,累计培育诞生了全国15%以上的一类新药。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研发机构对进口原辅料、合成前体等研发用物品的需求很大。上海海关会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建立市、区两级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联合推进机制,符合条件的产品可免于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进一步实现了减单证、优流程。该项试点为全国首创,目前已覆盖四环素衍生物、喜树碱衍生物等50个品项。
在上海浦东新区康桥地区,有一座使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超级工厂”。这里没有固定的装配线,取而代之的是灵活的、模块化的生产单元,并实现数字互联,由智能的自主移动机器人提供服务。这家工厂于2022年12月2日正式投入运营,由最早在中国开展工业机器人本地研发和本地生产的跨国企业ABB集团投资1.5亿美元建设。上海浦东海关深化“关长送政策上门”服务机制,针对企业加工贸易业务量占比超过60%的情况,助力其成为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企业,用工单式核销的管理模式替代传统的BOM(物料清单)备案模式,以报关单对应的报关清单料号级数据和企业生产工单作为料件耗用依据生成电子底账,并根据料号级料件、半成品以及成品的进、出、耗、转、存等情况,对加工贸易料件、半成品以及成品进行核算核销,从而更接近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同时加速通关流程。
为更好地支持企业开展业务,上海浦东海关还为其设立关区首本区外工单式保税维修账册。目前,企业保税维修进出口值累计已超1300万美元,不仅提高了售后服务水平,而且维护了相关供应链的稳定通畅。截至2023年底,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600家,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产业规模超1400亿元,约占上海市的40%。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规模与质量都依赖科技创新。上海海关围绕三大先导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精准赋能,助力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攻关,推动生物医药前端研发用物品准入,支持人工智能加快基础研究,促进简化研发用途产品进出口手续等一系列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见效,助力上海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创新监管模式,推动制度型开放
2023年6月1日,进口机动车辆《货物进口证明书》和《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两证合一”改革试点在上海启动。“‘两证合一’后,只要申领一个证书,半天就能拿到,手续简化,时效提升,对于企业来说,早一天拿到《货物进口证明书》,就意味着节约更多成本。”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物流中心经理黄龙武在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领取新版《货物进口证明书》时表示。
该项改革试点开展以来,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不断优化作业流程,高效完成证明书签发工作。截至2024年7月15日,上海海关已累计签发新版《货物进口证明书》36.97万份,大批进口机动车辆在上海口岸享受改革红利顺畅高效通关。2024年7月1日起,进口机动车辆“两证合一”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天津口岸,改革试点的“良种”从浦东播撒全国。
邮轮是国际市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旅游载体,邮轮产业被称为“水上黄金产业”。日前,全国首单邮轮直供物资在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监管保障下,以保税货物状态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直接供给“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与一般的国际航行船舶不同,国际邮轮的物资供应种类多、数量大、频次密,邮轮特有的销售商品、演艺道具等物资也不属于常规的船用物料。
上海海关以服务保障“爱达·魔都”号运营为契机,主动对接有关政府部门、运营主体,深入了解邮轮物资供应产品采购模式、供给途径和服务体系优化需求,全面梳理影响邮轮物资供应产业链发展的堵点难点,全流程深度参与国务院《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的制定。在国务院和海关总署最新政策保障下,上海海关推出一揽子监管措施,畅通邮轮船用物料补给通道,首创“邮轮直供”物资供船模式,聚焦提效率、降成本,快速提升邮轮靠港补给综合服务能级,有效保障邮轮物资供应体系顺畅有序,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邮轮船供中心注入澎湃动力。
2023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试点地区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3个月后,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一台自瑞典空运进口、用于铰接式非公路自卸车的发动机,在完成海关申报手续、实现口岸放行后,直接运往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台发动机既不是新机,也非旧机,而是被贴上了“再制造”的标签。再制造是指以旧机器设备为毛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的制造。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成功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业务的企业,为我国货物贸易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三年来,上海海关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向海关总署争取先行先试重大改革创新,同步加强与地方沟通协调,联合推动多项首创性、引领性改革创新举措率先落地上海浦东新区,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
畅通物流通道,释放国际枢纽效能
7月7日,在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监管保障下,20个集装箱的柏木原木搭载太平船务(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船务”)“永城号”货轮,从上海港以“沿海捎带”模式中转至青岛港。这标志着太平船务首票“沿海捎带”业务正式开展。太平船务也成为国内继马士基、达飞之后的第三家开展该业务的外资公司。
外资班轮“沿海捎带”是指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利用其全资或者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国际船舶,在上海洋山港与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之间,开展以上海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该业务于2022年5月率先在上海洋山港试点,是我国在内外贸一体化改革以及国际航运领域的一次突破性尝试。采用“沿海捎带”模式,货物在途时间平均减少7至20天,为企业积极优化航线网络布局,降低综合物流成本。2024年上半年,洋山海关累计受理“沿海捎带”业务7784票、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1.1倍。
如果说“沿海捎带”聚焦于促进内外贸资源要素顺畅流动,那么“联动接卸”则是着力于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7月10日,1191套汽修工具套组通过“联动接卸”模式承运,从浙江独山港运至上海洋山港,经洋山海关查验放行后搭载远洋货轮出口海外。在“联动接卸”模式诞生前,长三角地区的货物多是选择成本较高的陆路运输方式,在洋山港出口或提离,中间环节多、费用高,还经常遇到公路堵塞问题,物流效率较低。针对长三角地区水网密布、港口众多的特点,上海海关创新优化水水联运业务,首创“联动接卸”模式,将长三角及长江流域港口视为洋山港的延伸,实施整体监管,不断丰富“水水直联,多港互动,内河承接,洋山装卸”的内涵,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持。
如今,“联动接卸”模式已覆盖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12个港口,形成了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良好效应。2024年上半年,洋山海关累计监管“联动接卸”模式进出口货物28.7万标箱,同比增长32.7%,惠及长三角500余家进出口企业。
7月15日,杭州佳成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跨境电商货物,从嘉兴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该批货物为重2.5吨的衣服、玩具等。企业在杭州海关所属嘉兴海关完成申报后,该批货物由嘉兴海关转关至上海海关所属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经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办理现场货物核销手续后发往目的地。
近年来,海关针对B2C出口包裹小、批次多的特点,创新跨境电商“9610”业务监管模式。上海海关联合杭州海关立足长三角一体化的区位优势,合力打通“嘉兴—上海”跨境电商“9610”转关出口通道,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境电商跨关区常态化转关出口。2024年上半年,两关共监管“嘉兴—上海”以跨境电商“9610”新模式转关出口货物293.8万票、货值6.4亿元,帮助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250万元。在此基础上,两关总结形成典型案例,探索将该模式向“嘉兴—南京”“连云港—上海”等跨境电商出口物流渠道复制推广,助力长三角跨境电商出口业务蓬勃发展。
下一步,上海海关将严格按照海关总署支持上海浦东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各项工作要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改革集成不断提高海关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探索打造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地,全力支持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作者:苏展 杨斌 王冠
文:苏展 杨斌 王冠图:采访对象供图编辑:周辰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