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绿林任侠的英雄故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水浒传》的故事很早就开始流传,最初只有几个片段和几个人物。
随着话本小说的不断发展,《水浒传》的内容被不断填充,在元末明初基本形成了故事雏形。
施耐庵借此整编,基本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水浒传》。
《水浒传》之所以能吸引众多读者,不仅在于它有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还在于它有蕴含在人物事件之中的人生哲理。
《水浒传》最大的主题便是官逼民反,这样常见的一个主题,就反映出当时时代人们对于现实的诉求,以及人民呼吁统治者重视民生,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但《水浒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不只局限于体现在绿林好汉和官府之间的矛盾上,在梁山的各位好汉之间,也能体现出人性的哲学。
众多主要人物性格鲜明,是《水浒传》文学特点之一。
在这些有血有肉的英雄好汉的碰撞中,对人性的关照便显露出来。
当时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无兄弟。
梁山初聚义
众所周知,最初的梁山并非已举大事为立身之名。
王伦一行人在梁山画地为王,也做着联系官府,欺压百姓的勾当。
同时水泊梁山地理位置占优,并且有着丰富的资源,招兵买马,发展势力。
在晁盖一行人计划劫取生辰纲时,水泊梁山便成为众人事发后躲避官府藏身之地的首选。
而晁盖一行人的举事,离不开一个人的助力,那就是公孙胜。
历代古人讲究出师有名,虽然晁盖一行人劫取生辰纲意在于劫富济贫,将官府都搜来的财物返还给穷苦的人民。
但是在名义上,他们仍然是一群绿林土匪。
而此时公孙胜作为这件事的主谋,借助道家的概念,以洪太尉误放天罡地煞来为梁山好汉正名,可见公孙胜对于梁山聚义大事十分上心。
在晁盖决心上梁山之前,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先于晁盖一步被高俅逼上了梁山。
林冲有胆有名,但是遭到王伦的冷眼,在梁山并未得到重用,为此林冲依然选择了忍耐,等待翻身的时机。
在晁盖一行人上山之后,王伦做出一番姿态,想要驱逐众人下山。
林冲再也忍无可忍,手刃王伦。
此时林冲无论是在上山时间还是在资历上,都比晁盖更适合做梁山之主。
但是林冲依然选择推举晁盖为王。可见晁盖当时在梁山一带的名气不容小觑。
公孙胜决定与晁盖共事,也是相信晁盖有能力将梁山做大做好。
而帮助晁盖逃脱的郓城押司宋江,在晁盖的几次好劝下,都拒绝上山。
可见宋江只是有一身江湖之气,但是内里还是一颗忠于朝廷的心。
这也暗示了宋江中终究不会把上山聚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在之后的扩建之中,有这样想法的梁山兄弟并非只有宋江一人。
宋江上山,开始预谋
宋江在犯下一系列罪行之后,不得已上了梁山。
晁盖并未看清宋江的为人,只是念及宋江的江湖名声以及当年对晁盖一行人出手相助,极力推举由宋江来坐梁山第一把交椅。
但是这一行为必将会引起先于宋江上山的各位兄弟的不满,宋江当然也了解其中的利害。
于是将第一把交椅的位置让给了晁盖,自己来坐第二把交椅。
在梁山好汉排次位之时,晁盖提出要按功劳大小来分次位。
但是宋江否决了这一提议,他指出要按上山时间来分次位,并且这种次位要按新旧英雄左右来分。
在宋江的布局下,先上山的英雄数量明显多于梁山旧头领,因此宋江的实力明显要大于晁盖的实力。
晁盖依然对此不知不觉,对宋江毫无戒心。
但是一直跟随着晁盖举事的公孙胜,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公孙胜作为《水浒传》中有名的道士,他本应该超凡脱俗,一心求道。
但是公孙胜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梁山的队伍,可以看出公孙胜的真实想法是在梁山成就一番事业。
而晁盖的追求正合孙胜之意,于是公孙胜追寻晁盖也是合情合理。
宋江的此番举动,无疑打破了公孙胜对于梁山的规划。
换句话说,宋江与公孙胜志不同,道不合,二人走向分崩离析也是必然。
再看一下公孙胜离开梁山的时间。那时宋江刚刚上山。
宋江犯下逆反的罪名,梁山众兄弟舍身来救。
而宋江在手刃仇人之后,又表现出上山意味着自己为朝廷效力的理想的破灭。
可以说宋江从开始到结束,他的心中始终装着朝廷和功名。
梁山众兄弟中有很多曾经得到过宋江的帮助,他们对于宋江的行为,即使有所反感,但也不敢公然反对。
公孙胜当然也知道宋江在众位兄弟之心中的地位。
他明白,如果宋江在梁山立足,那么因他而来的英雄会越来越多,在这些英雄好汉的心中宋江的地位一定要高于晁盖的地位。
等时辰一到,宋江就会取代晁盖成为梁山之主。
这一天的到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但这个局面正是公孙胜所不愿意看到的。
同时他也知道,如果此时自己站出来,公然反对宋江拉拢势力,得不到一点好处。
不仅晁盖会认为自己多事,还会引起宋江一行人对自己的警觉和戒备。
至此,公孙胜在梁山已经无法完成自己的理想了。
在宋江上山之后,他把自己的父亲及兄弟都安排上山。
公孙胜借此时机称自己要回乡探亲,下了梁山。
宋江等人虽然多次劝阻,但是公孙胜去意已决,宋江等人也不好继续阻拦。
于是公孙胜第一个带头上梁山,而又成为了第一位走下梁山的英雄。
公孙胜看破了时局,但同样怀有理想的林冲,就没有公孙胜这么幸运了。
林冲上山只为寻得机会手刃仇敌,在历经一切之后,高俅终于落在了梁山众兄弟手中,林冲报仇的机会终于到来。
可是宋江却为了招安一事,拦下了林冲的复仇。
可以说林冲至此,已经心灰意冷,宋江此等做法,虽然看似在为兄弟们的前途着想。
可是他忽视了有很多兄弟对朝廷已经万念俱灰的想法,宋江的举动更多是在为自己的前途考虑。
宋江举事,冷了兄弟的心
宋江虽然一心想着招安,但是奈何晁天王梁山之主只想占山为王,劫富济贫。
进攻曾头市时晁天王不幸身中毒箭,不久便离开人世。
宋江虽然念于兄弟旧情,对于晁天王的死感到十分悲伤。
但是在另一方面,宋江俨然已经成为梁山众兄弟的头领。
对于宋江心中一直牵挂着的招安一事,也终于可以渐渐提上日程。
但是晁盖在去世之前立下遗嘱,凡是能杀史文功恭为晁天王报仇的人,便可以坐得梁山第一把交椅。
宋江为了自己声名之正,不得不先完成晁天王交代的遗事。
但是宋江深知自己并没有杀史文恭的武力,在众位兄弟中,谁完成了晁天王的遗嘱,谁就有资格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
宋江并不希望这件事发生,所以宋江开始打卢俊义的主意。
卢俊义虽然有能力杀死史文恭,但是梁山兄弟一定不会让这样一个初来乍到的有没有江湖气的人坐第一把交椅。
在卢俊义成功为晁天王报仇后,众兄弟并不服气卢俊义坐第一把交椅,同时卢俊义也是识时务之人,宋江的计划得逞了。
当宋江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之后,便开始了他的招安大计。
在他推行招安政策之时,梁山中有很多兄弟对此表示了反对。
但是宋江凭借着自己的名分和其中的利害关系,拉拢了高层的卢俊义和智多星吴用。
招安已然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众兄弟也无法一直反对,于是便有了《水浒传》的后半部分。
这一系列都验证了公孙胜对于宋江的预测,也可以看出公孙胜确实道高一尺。
《水浒传》中每个英雄好汉的故事都栩栩如生,生动形象。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难以诉求的命运。
从一开始的官逼民反,到下山招安,梁山汇集了众路英雄,又在一次次的朝廷命令下葬送了这些英雄好汉的性命。
在朝廷腐朽黑暗的统治下,很多好汉包括宋江本人,都没能得到善终。
宋江被赐毒酒,卢俊义也被下毒,武松断臂,李逵又喝下宋江的毒酒,一个个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反而将功名置之于度外,解甲归田的英雄,都收获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比如小旋风柴进和公孙胜,因此可以看出公孙胜早就看破了时局。
他的适时离开,虽然没有让他成就功名,但是让他在这样一个乱世中,保住了最后的性命和人身自由。